蕴可安™无创产前检测

背景介绍

无创产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技术不同于传统的NIPT(主要用于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),其主要是通过采取孕妇外周血,利用二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中的游离DNA片段(cell-free DNA,cfDNA)进行测序,并将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化处理、生物信息分析,最终解读出胎儿是否遗传进行测序,并将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化处理、生物信息分析,最终解读出胎儿是否遗传父母单基因突变,对降低出生缺陷率发生起到非常重要作用。单基因病的无创产前检测逐渐成为全球NIPT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[1-3]。


产品简介

蕴可安™不局限于检测特定的几十种基因突变导致的显性遗传病,涵盖了2000+基因相关的致病机制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,可针对任何有先证者的家系(先证者父母双方或一方为相同致病基因变异的携带者),在极短周期,做到准确高效检测;

此外,在孕早期(怀孕8)即可检测,为产前诊断预留了足够时间。并且检测准确性>99%,远高于常规产前筛查。目前,韦翰斯生物已取得与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,针对单基因病的无创产前检测,完成数百个家系测试样本的检测分析,其结果与羊水验证结果一致率达100%


蕴可安™与其他产前检测技术的比较

上海韦翰斯生物蕴可安™与传统检测方案相比,能做到更早、更安全、更准确地在产前检测单基因遗传病。

蕴可安™

VS

传统产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项目

检测时间

8

10~22+6

检测方法

靶向测序+单倍型分析

一代测序、MLPA或其它

检测指标

孕妇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

羊水、绒毛、脐血DNA

存在风险

无创

有创,有致畸、流产风险


适用人群

夫妇或一方已通过遗传检测(诊断或筛查)确诊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或为致病变异的携带者的家系;

已生育过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家系;

做过PGT-M的孕妇.


优势分析

准确可信

准确性>99%,远高于常规产前筛查;测试样本结果与羊水验证结果一致率为100%

检测范围广

可检测2000+基因,包含1300+显性单基因病和1300+隐性单基因病

检测周期短

15个工作日

无创检测

孕妇外周血,非侵入性检测,安全,无流产风险,无感染风险,无致畸风险

早期检测

孕早期(≥8)检测,便于后期临床选择


检测方法 靶向二代测序+单倍型分析


检测意义

① 孕早期检测,判断胎儿是否携带父源或母源的致病变异,较羊水穿刺早,便于及时做出临床选择。

② 若阴性结果可避免穿刺带来的感染、致畸或流产风险。

避免单基因遗传病的纵向传递,降低出生缺陷,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。


案例分享

样本信息:女方孕周8+2

变异信息:男方携带NM_ 000XX(X):c.XXXG>C,杂合

女方:NM_000XX(X)c.XXXG>A,杂合

检测结果:胎儿未携带父源目标变异。 胎儿携带母源目标变异。


1.目标变异区域家系单倍型图


目标变异

检测结果

结论

母源

c.XXXG>A

GA

携带

父源

c.XXXG>C

G/G

未携带


父源目标变异c.XXXG>C所在单倍型标记为F0,母源目标变异c.XXXG>A所在单倍型标记为MO,对目标变异.区域进行单倍型分析,结果见图1,胎儿未携带父源目标变异,携带母源目标变异。


检测流程


样本要求


[1] Zhang J, Li, Saucier JB, Feng y, Jiangy, et al. Non-invasive Prenatal Sequencing for Multiple Mendelian MonogenicDisorders Using Circulating Cell-free Fetal DNA. Nat Med.2019Mar;25(3):439-447.

[2] ChittyL s, Mason s, Barrett AN , etal., Non-invasive prenatal dliagnosis of achondroplasia and thanatophoricdysplasia: next-generation sequencing allows for a safer, more accurate, andcomprehensive approach[J]. Prenatal Diagnosis, 2015, 35(7):656-662.

[3] Hayward J, Chitty L S . Beyondscreening for chromosomal abnorm alities: Advances in non-invasive diagnosis ofsingle gene disorders and fetal exome sequencing[J]. Seminars in Fetal andNeonatal Medicine, 2018, 23(2):94-101.

扫码关注 韦翰斯生物公众号